校园动态
教育服务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12-07]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12-07]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12-07]
中国共产党25年5修党章[12-07]
校园资讯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举行2024年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电脑…[08-27]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开展新生应…[08-27]
同样的情感 共同的期待——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召开2024级…[08-27]
龙腾云海开新局 凤鸣高岗展辉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08-27]
家校合作 共创未来——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级部召开家…[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中学生运…[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举行军训开营仪式[08-27]
扬帆奋进的锡林浩特六中
锡林浩特六中是一所完全中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学校占地8万平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分初中部、高中部两个校区,共有教学楼6座,办公楼、学生公寓各两座,实验楼、电教楼、科技图书馆、体育艺术馆、学生餐厅各一座。全校现有1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0人,现有教职工501人,其中硕士学历15人,本科学历377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53人。
自1993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立足本地本校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学校竞争力为重点,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健全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2003年至2008年的六年内,共有4人夺得全盟状元,共考取清华、北大、浙大、人大等全国重点大学753人,考取本科院校3867人,每年高考高分段人数占到全锡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中考全盟前十名中,每年占到五名以上,A等第人数占到全盟四分之一。在历年学科竞赛中,有150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590人次。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贯彻体育卫生条例先进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共获得150项集体荣誉。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锡林浩特六中已经发展成为锡盟地区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水平一流的学校,在学校发展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加强本地区薄弱学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府投入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各级政府领导和校长们最头痛的问题,这一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而一味等靠,依赖政府,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势必坐失良机。一些老牌学校因此而裹足不前,甚至走下坡路的现象为数不少。若干年后,等到经济上去了,再来加强学校建设,恐怕学校还是老样子,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了。六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初期,生源有限,规模很小,资金不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很薄弱,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这所新建的学校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生存与发展的大是大非面前,六中领导层作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贷款建校!”
2000年,学校果断地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投入校舍扩建工程,仅用100多天的时间,近1万平米的2号教学楼、1号学生公寓和餐厅便竣工投入使用。紧接着又投入300多万元更新了教学设备,开通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网、有线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配齐配全了音、体、美、劳、科技等教学活动所用先进设施设备。2003年启动了三期扩建工程,到2006年,学校共投入资金4100多万元,新建了13座教学、辅助用楼,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自治区一流水平。
六中贷款扩建,多渠道筹资改善办学条件这一举措,使一个不足400人的小学校,薄弱校,在短短的十年间,一举壮大为8000多师生员工的大学校,强学校,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健康发展,闯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办学之路,在锡盟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各兄弟学校纷纷效仿。六中不仅在自己的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也给全盟学校带了个好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六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时仅有38名教职工,人才底子薄,加之建校后新补充的教师都是大学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全校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1.6岁,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和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一矛盾日益突出,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年轻教师业务不过硬,缺少足够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科研力量成为制约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从1999开始,学校就把“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这一问题当作维系学校生命的要事,当作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事,摆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师资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主抓,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规划》、《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骨干教师培训规划》、《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案》等一整套规划和配套制度,健全了教师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在教师管理方面,打破了“许进不许出”的铁桶式管理方式,允许有改行、调出的教师办理调动手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流动机制,降低了“门槛”,吸引了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慕名而来。应聘的人多了,选择余地大了,引进人才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1999年以来,从全国各地调入教师及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共208人,不仅壮大了教师数队伍,而且改善了教师结构。
由于教师教育工作受政策、地域、经费、教学条件、对象素质、培训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上级有关政策只能对普遍问题进行政策上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很难解决特殊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学校要立足本校,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师培养工作,近几年来,我校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走以校本培训为主,以院校培训为辅,以自学考试为主,以脱产函授为辅之路,开展学历教育和水平教育。二是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采取以科研带培训,以培训促科研,学校培训“骨干”,“骨干”培训“一般”的方式,广泛开展教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六中的教改教研工作过去一直由初、高中部具体负责,由于人员少,工作负担重,头绪多,往往是顾得抓教学,顾不得搞教研,常常出现重常规教学管理,轻教研教改的现象。自2000年起,专门成立了教研室,组建了以高级教师任专职教研员,骨干教师任学科组长的教研机构,有计划地开展了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此外,学校每年都举办一届教学运动会,组织全校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参加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三笔字、教学论文、课件制作比赛,对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面对新形势,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心动不如行动,谁早动手,谁先得益。传统教学模式这块阵地已无险可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落伍。早在1998年,我们就开始了教师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承担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课题研究,并于2002年结题,通过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验收,为学校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2003年,我们又选定了三个科研课题,2004年又增选两个科研课题,提出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行动研究”的指导方针,在实施教科研规划的过程中,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到我校做专题讲座,指导我校教科研工作。我们的大批骨干教师就是在这样良好的教科研环境中脱颖而出,不断成长。“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项目在全自治区推广。
在教科研兴校之路上,我们得到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坐而论道,一事无成;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去做,必能成功。”
三、坚持“四个结合”,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新模式
建校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大力推行规范汉字,切实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四个结合”,即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广普通话,做到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六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被评为锡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2006年,被评定为锡盟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汉语委把六中的“四个结合”确定为示范模式,向全自治区大中小学推广,并将六中推选为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