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校园动态>> 校园新闻>> 正文内容

在最柔软的地方撒下种子——“诗性教育”专家、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应邀来锡林浩特六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讲学

在最柔软的地方撒下种子——“诗性教育”专家、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应邀来锡林浩特六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讲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 点击数: 字体:

    8月8日上午,锡林浩特六中语文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和高三语文教师,聆听了“诗性教育”专家、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老师的精彩报告:诗性教育。

    柳袁照校长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大量鲜活的案例,给大家阐释了本真、唯美、超然的“诗性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意义与途径。

    “本真”就是希望学校教育能成就师生的本色人生;“唯美”就是希望学生具有高尚情操、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态度与能力;“超然”就是希望学生能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讲座由锡林浩特六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牛明主持。
    “在这个园子遇见你,是我幸福的开始”。柳校长首先介绍了被称为“最中国”学校的苏州十中:从历史中走来,从名园中走来,从名人中走来。介绍了苏州十中所践行的“诗性教育”就是追求本真、唯美、超然。介绍了学校的“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簌”的文化精神。

    他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诗的情结,只是常年会被忙忙碌碌所压抑,我们不能碌碌无为,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生命中闪现的理性与诗性的灵光。

    柳校长指出,诗性教育是对工具性、非人性教育的矫正;如果学校教育能够把师生身上的诗性激发起来,赋予人以诗的激情和创造力,超越痛苦、失败、孤独,超越功利,自由地生存于大地之上,创造生命,享受生命,那么,这种教育就是诗性的教育。

    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还原了教育的精神底气和文化根基,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寻找我的仓央嘉措”。柳校长详细介绍了苏州十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他认为,校园网文化建设体现出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校园与教育的境界;他指出,校园就是一本书,它的境界应该是文化浸润、情感体验,校园的一草一木,既是历史,更是文化,校园的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要说话,说教育的话,说文化的话。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柳袁照说,校园里应该充溢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应该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本真的校园,应该以生命为本,没有假花假草;校园应该处处体现师生平等的理念,应该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本色人生。师生应生态、个性飞扬地、顺乎自然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诗性”是审美的,诗性的教育必然超越功利,而直指人心灵中最美妙的东西。
    柳校长的讲座赢得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感觉深受启发,很受触动。

    此次活动,是锡林浩特六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本学期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的一场大型高端教研活动,活动推动了工作室的建设、完善、成长,促进了广大语文老师的人文情怀的追求和专业成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