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校报
更多>>
教育服务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12-07]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12-07]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12-07]
中国共产党25年5修党章[12-07]
更多>>
校园资讯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举行2024年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电脑…[08-27]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开展新生应…[08-27]
同样的情感 共同的期待——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召开2024级…[08-27]
龙腾云海开新局 凤鸣高岗展辉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08-27]
家校合作 共创未来——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级部召开家…[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中学生运…[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举行军训开营仪式[08-27]
盗亦无道的时代,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早在中学时代就有当老师的梦想,追逐至今终于实现了。短短几个月,有欢乐,有失望,问题也攒了一箩筐。这些问题像是一团雾,不时的浮现在眼前,却又总看不清雾的那一边是什么。今天开了场教学质量分析会,听了老师们的发言,这个困惑终于拨云见日,清晰地显现在眼前了:面对学生,成绩与素养孰轻孰重?
校园里早就流传着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高考的重压下变成了“分奴”,整日研究的不是《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不是朱自清先生看不清路怎么走的人生困惑,却是现代文答题方法:先找文眼再分层次......分数实实在在的成了学生的命根。可是,一个又一个忽视学生人格素质培养所带来的恶果,终于让我们无法不正视这个问题了。试想一个浮躁的人如何扎实稳重的学习?一个内心狭隘的人如何专心致志的学习?一个无目标的人如何积极探索的学习?一个没有思想,一味盲从的相信书本、相信别人的人如何做到高效的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总是可爱的,但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瑕疵。这短短的几个月我就亲眼见证了不少。
场景一:开学的第一堂课,和同学们聊起新的生活,问到为什么来学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引出一个浪漫的话题:关于理想。可是答案却令我大跌眼镜。学生们似乎有标准答案一般齐声回答了我,那么现实又那么苍白:“赚钱,找工作。”
场景二:有天放学,前面走着两个女学生,嘻嘻哈哈,聊的热火朝天。正当我暗暗羡慕她们快乐的青春时,一个女孩将她们刚刚看的一张什么纸随手一揉很自然的扔在地上。
场景三: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许多没考好的孩子都信誓旦旦的宣布要发奋读书,期末一定打个漂亮翻身仗。我听了很高兴,一来他们没有被这失败击垮,二来他们有了奋斗的动力。便趁热打铁的鼓励他们。可过了没几天,班级似乎又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热火朝天的打闹场面又回来了。
记得今年三月份在从九江前往北京的火车上结识的一位老者,七十多岁,面容清瘦,温文儒雅。火车刚开动,人来人往。我和老先生坐在卧铺车厢走廊的板凳上,互不相识。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忙的从我们面前走过,踩到了老先生的脚,却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前走。老先生急了,一把抓住小伙子说:“你踩了我就这样走了?”小伙子忙说了声不好意思。老先生不依不饶,依然抓住他不放:“你踩了我脚是不好意思,那什么是好意思呢?”我在旁边听着差点笑了出来,心想这老头真较真。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马上和我拉呱起来不再理会小伙子了。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总是不懂装懂。只有你发出的行为没有伤害到别人或是给别人带来不便时才能说是不好意思,比如问路,问时间等。你踩疼了人家的脚就要老老实实说对不起。老先生的话让我一阵惭愧,因为我自己也是常常这样。
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起来。老先生说起景德镇有两个孩子,为了几块钱动起刀子来,结果一个死在另一个刀下。老先生对人心不古大发感慨,接着又问我知不知道为何当今社会道德堕落到这个地步。我马上想起儒家文化中讲爱有差等,远近亲疏、内外有别等观点。中国人讲亲情,那是对自己亲近的人,对亲朋好友之外的陌生人,就不必讲什么情意,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贪官在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而在内却是一个重亲情、讲义气的好父亲,好儿子,好朋友的原因。老先生听到这竖起了拇指,“你知道这一层,说明你对中国文化有了解。但是这还不是中国人道德堕落的根本原因。”我忙向他请教。老先生只轻轻地说了句三四十年前…...我马上说,是文革。老先生说,对了。文革十年把中国的传统道德摧残殆尽,而新的道德又没有树立起来。文革一结束,接着改革开放了,所有的中国人都一下子钻到钱眼里去了。中国传统道德讲“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甚至还讲“盗亦有道”。而现在的中国人,只要能赚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老先生的话很朴素,却一针见血,令我肃然起敬。我的解释固然也不是全无道理,但确实没有指出症结所在。
过了这许久,老先生的这段话始终在我心头萦绕,一来佩服他思想的深刻,二来他的观点在我的生活中也不断的得到证实。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相处,我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从前看网上批评90后的种种越格和不懂事,我总是不以为然,此时依然如故。因为我始终相信榜样的力量。正如老先生所言当今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成年人每天为孩子灌输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买房,买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好生活。试想这样的教育下会收获什么样的作品呢?固然会是理想缺失,盲目学习的机器。甚至有的孩子厌烦了这样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为所欲为岂不更轻松?于是干脆连机器也不去做了。
其实学生的生活很是单纯,每天接触的不外乎同学、老师和家长。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的责任义不容辞。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阅读题的方法,更应该为他们树立一个值得仿效的榜样。.我们常常苦恼于学生的浮躁,可是否也意识到自己的没长性?我们常常反感于学生的谎言,是否也意识到自己的失信于人?我们常常批评学生不懂得尊重,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从自己开始改变,让在自己不再浮躁,让自己说话算话,让自己遵守公德,让自己先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是总理还是罪犯。 盗亦无道的时代,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校园里早就流传着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高考的重压下变成了“分奴”,整日研究的不是《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不是朱自清先生看不清路怎么走的人生困惑,却是现代文答题方法:先找文眼再分层次......分数实实在在的成了学生的命根。可是,一个又一个忽视学生人格素质培养所带来的恶果,终于让我们无法不正视这个问题了。试想一个浮躁的人如何扎实稳重的学习?一个内心狭隘的人如何专心致志的学习?一个无目标的人如何积极探索的学习?一个没有思想,一味盲从的相信书本、相信别人的人如何做到高效的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总是可爱的,但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瑕疵。这短短的几个月我就亲眼见证了不少。
场景一:开学的第一堂课,和同学们聊起新的生活,问到为什么来学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引出一个浪漫的话题:关于理想。可是答案却令我大跌眼镜。学生们似乎有标准答案一般齐声回答了我,那么现实又那么苍白:“赚钱,找工作。”
场景二:有天放学,前面走着两个女学生,嘻嘻哈哈,聊的热火朝天。正当我暗暗羡慕她们快乐的青春时,一个女孩将她们刚刚看的一张什么纸随手一揉很自然的扔在地上。
场景三: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许多没考好的孩子都信誓旦旦的宣布要发奋读书,期末一定打个漂亮翻身仗。我听了很高兴,一来他们没有被这失败击垮,二来他们有了奋斗的动力。便趁热打铁的鼓励他们。可过了没几天,班级似乎又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热火朝天的打闹场面又回来了。
记得今年三月份在从九江前往北京的火车上结识的一位老者,七十多岁,面容清瘦,温文儒雅。火车刚开动,人来人往。我和老先生坐在卧铺车厢走廊的板凳上,互不相识。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忙的从我们面前走过,踩到了老先生的脚,却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前走。老先生急了,一把抓住小伙子说:“你踩了我就这样走了?”小伙子忙说了声不好意思。老先生不依不饶,依然抓住他不放:“你踩了我脚是不好意思,那什么是好意思呢?”我在旁边听着差点笑了出来,心想这老头真较真。老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马上和我拉呱起来不再理会小伙子了。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总是不懂装懂。只有你发出的行为没有伤害到别人或是给别人带来不便时才能说是不好意思,比如问路,问时间等。你踩疼了人家的脚就要老老实实说对不起。老先生的话让我一阵惭愧,因为我自己也是常常这样。
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起来。老先生说起景德镇有两个孩子,为了几块钱动起刀子来,结果一个死在另一个刀下。老先生对人心不古大发感慨,接着又问我知不知道为何当今社会道德堕落到这个地步。我马上想起儒家文化中讲爱有差等,远近亲疏、内外有别等观点。中国人讲亲情,那是对自己亲近的人,对亲朋好友之外的陌生人,就不必讲什么情意,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贪官在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而在内却是一个重亲情、讲义气的好父亲,好儿子,好朋友的原因。老先生听到这竖起了拇指,“你知道这一层,说明你对中国文化有了解。但是这还不是中国人道德堕落的根本原因。”我忙向他请教。老先生只轻轻地说了句三四十年前…...我马上说,是文革。老先生说,对了。文革十年把中国的传统道德摧残殆尽,而新的道德又没有树立起来。文革一结束,接着改革开放了,所有的中国人都一下子钻到钱眼里去了。中国传统道德讲“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甚至还讲“盗亦有道”。而现在的中国人,只要能赚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老先生的话很朴素,却一针见血,令我肃然起敬。我的解释固然也不是全无道理,但确实没有指出症结所在。
过了这许久,老先生的这段话始终在我心头萦绕,一来佩服他思想的深刻,二来他的观点在我的生活中也不断的得到证实。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相处,我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从前看网上批评90后的种种越格和不懂事,我总是不以为然,此时依然如故。因为我始终相信榜样的力量。正如老先生所言当今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成年人每天为孩子灌输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买房,买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好生活。试想这样的教育下会收获什么样的作品呢?固然会是理想缺失,盲目学习的机器。甚至有的孩子厌烦了这样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为所欲为岂不更轻松?于是干脆连机器也不去做了。
其实学生的生活很是单纯,每天接触的不外乎同学、老师和家长。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的责任义不容辞。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阅读题的方法,更应该为他们树立一个值得仿效的榜样。.我们常常苦恼于学生的浮躁,可是否也意识到自己的没长性?我们常常反感于学生的谎言,是否也意识到自己的失信于人?我们常常批评学生不懂得尊重,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从自己开始改变,让在自己不再浮躁,让自己说话算话,让自己遵守公德,让自己先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是总理还是罪犯。 盗亦无道的时代,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上一篇:鲁迅教育思想漫谈[ 10-28 ]
下一篇:从“申遗”说起—我看韩国抢夺中国文化[ 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