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校园动态>> 校园新闻>> 正文内容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全力打造办学水平一流的新六中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自2010年9月12日我校顺利搬迁到新校区后,盟委、行署、市委、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多次亲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互相协调、大力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我校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交通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市财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并全力保证学校建设所需资金,教育、民政等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感召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六中师生员工不辜负领导和全社会的期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传统精神,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校园是我家,爱校即爱家”活动,使得学校行政管理畅达高校,后勤保障及时有力,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校园环境整洁清新,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实现新环境新形势下,六中新的发展,全力打造“新六中”,今后几年内我校将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据专家评估,六中目前办学条件中的硬件建设已经达到自治区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一流水平,六中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如何在已取得业绩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与硬件建设相适应的整体办学水平。为此,我们修订了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立足本地本校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学校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健全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切实提高师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锡林浩特六中打造成一所社会公认的、高质量的、锡盟地区一流的、在自治区有较大影响的草原名校。在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在管理机制、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基础上,提升校园文明水平,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二、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支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实效的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通过招聘、交流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等渠道,建设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师德修养高、文化知识广博、业务素质优良、基本功过硬、教学技能全面、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优先保证教师培训所需资金,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奖惩、竞争激励机制,以实现下列目标:特级教师3名,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各学科均有1—2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为此,学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大教科研投入力度,落实专题科研内容,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培养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基本完成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二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进各学科、各层次间教师的交流协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三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观摩”、“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给青年教师引路子,树榜样,压担子,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四是,建立教师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理论著作、专业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定期展开交流研讨,以学促进,使学习成为一种环境,一种对话。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六中实际的、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今后要有计划地选派环节以上干部到外地学习、培训、交流或挂职锻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和教学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使学校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审议学校重大工作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协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三是制定实施岗位设置及聘任方案,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公平竞争,择优聘任,根据相应岗位履行职责,增强岗位责任感。
    四是继续实行全员考核,将其与职称评聘、工资晋升、奖励兑现相结合,做到奖罚有据,公平合理,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度。
    五是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安全管理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安全保卫管理、校舍安全管理、学生饮食管理、学生住宿管理、学生常规教育管理、实验及仪器设备和药品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校园环境安定和谐。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