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校园动态>> 校园新闻>> 正文内容

涓涓小流汇成海 教育大计德为先——锡林浩特六中道德讲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1日 点击数: 字体:

    一、道德讲堂之创建伊始——尝试改进,初见成效
    锡林浩特六中建校于1993年,是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属完全中学,自治区示范高中,全国文明单位。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1.3万平米,现有120个教学班,在校生6227名,其中:初中30个班,高中90个班。现有教职工515人,专任教师432人,其中:硕士79人,中学高级教师122人,中学一级教师102人。
    该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师资队伍优良,教育质量一流。”的发展目标,重视并不断创新德育。
    该校“道德讲堂”自2013年4月8日正式开讲,道德讲堂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为宗旨,通过“诵读一段道德经典,看一部道德短片,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唱一首经典歌曲,送一份吉祥祝福”五个环节,大力倡导“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建设文明校园助力。2013年5月中旬,第一期《道德小故事》与广大师生见面,师生争相传阅。6月26日,教师道德讲堂尝试开讲,7月1日家长道德讲堂尝试开讲。
    道德讲堂像一泓净水,给学子、老师、家长以心灵的洗礼、道德的净化,开办之初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达到了教育人、启迪人、引导人的良好效果。
    二、道德讲堂之发展壮大——持之以恒,日臻完善
    道德讲堂自开办之日起,一直坚持学生道德讲堂每日一讲,教师道德讲堂每月一讲,家长道德讲堂每学期二讲。共授课500余次,平均每周授课5次,受益学生达2万多人次,刻录光盘10盘,收集道德小故事2000余篇100多万字,编印出版13期,2014年又编印了《道德小故事精选集》。接待各级领导27次,听课领导达四百余人。学生道德讲堂已开设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会感恩 懂得施恩”,“小人物大梦想”,“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振兴中华 扬我国威”,“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平淡是真,知足是福”,“诚实守信”,“学好人 做好事”等30多个话题,涉及中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
    两年来每天一讲的道德讲堂从未间断,已成为我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堂,颇受师生欢迎。
    三、道德讲堂之德育效应——春风化雨,广收实效
    “文化不等于文明,教育不等于教养”,道德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道德讲堂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从道德讲堂出发,让学生践行道德。
    仅举一例,自2013年道德讲堂开办后,开展了“文明餐桌”活动,德育处的老师组织学生干部,一边发倡议,一边身体力行,收餐盘,倒剩饭,洗盘子。仅一周多时间,我们就欣喜地看到全校近4000人就餐,不拥挤不吵闹,文明礼让,秩序井然,饭后无一例外全都自觉收拾餐盘。
    此外,学校还把道德讲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升国旗仪式、校园文化节、校园运动会、主题班会、爱心捐助、爱心超市、外出参观、问卷调查、祭扫烈士陵园,拾捡白色垃圾、清扫校园、慰问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等多种方式开展德育,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兴趣,磨练意志,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塑造人格。
    全校师生“团结奋斗,争创一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认真、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学、乐学、会学”的学风不断发扬光大,老师与同学们的小德小善已积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学校文明水平的日益提升。
    四、道德讲堂之社会影响——广播甘霖 更上层楼
    锡林浩特六中道德讲堂做为未成年人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努力践行中广收德育实效,通过各种渠道,在一定区域内起到了传播、引领、示范作用。
    2013年9月起,自治区、锡盟、上级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文明办的领导陆续到道德讲堂调研指导;锡盟教育局分批组织全盟教育局局长、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观摩学习;区内外一些学校领导也前来参观。
    道德讲堂编印的《道德小故事》,不仅在学校师生中广泛传阅,还分送到厂矿企业、社区街道和中小学校。
    《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教育》、锡林郭勒电视台、锡林郭勒日报等媒体对道德讲堂进行了报道。
    这些活动不仅宣传了道德讲堂,更传播了思想道德,推动道德讲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道德讲堂主持人马宏丽


教师道德讲堂


盟委书记张院忠视察我校道德讲堂


锡盟文明办领导到道德讲堂调研


兄弟学校观摩道德讲堂


学生道德讲堂每天一讲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牛广明等领导莅临道德讲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