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道德讲堂>> 正文内容

道德讲堂领航学生成长

文章来源:转自《锡林郭勒日报》2014年11月25日第三版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1日 点击数: 字体:

    曾几何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经典时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教育人、启迪人、引导人,锡林浩特第六中学道德讲堂自2013年4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在师生家长间引起了强烈反响。适逢该校开展“美德少年”宣讲活动,记者走进道德讲堂走访聆听。
    清晨,挂着值周牌的学子遍布锡林浩特第六中学校园,整理自行车停车场、清扫校园周边垃圾和积雪是每日的第一堂实践课。早餐时分,食堂里秩序井然、师生保持高“光盘”率并主动将餐具回收……操场边上的宣传栏记述着学子们校内校外践行道德的点滴,其中的一个片段分外引人注目,上面记述着一个义工团队救助流浪狗的故事。
    十点半,记者走进位于科技楼的道德讲堂,该校义工团成员、社会实践班师生及教师代表纷纷关掉手机,每日一场的道德讲堂伴随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原创歌曲《麦memory》和正能量十足的《公民道德歌》拉开帷幕。
    “美德少年”,该校学生王琪瑶在生活中主动践行道德、参与公益——初中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团队以及锡林浩特市流浪狗收容中心志愿者团队;高中加入了爱在小城锡盟义工团队,并组织建立锡林浩特六中义工团队。讲堂上,她主要谈及为24岁尿毒症患者募捐的心路历程;为三百多只流浪狗寻找幸福家园的艰辛与快乐;走进敬老院陪伴在老人们身边的感动;与团队成员一起到特殊学校慰问智障和残疾儿童时的触动……敬老院、特殊学校、阿旺之家流浪狗收容中心……屏幕上生动的图片、视屏、文字与她的讲述汇聚成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
    王琪瑶呼吁更多同学加入到她的团队中,在日常点滴中践行和弘扬道德,主持教师马宏丽将《感动中国》视屏资料、美德少年案例结合学生校内校外日常生活进行了分析和点评。临近尾声,全体师生共同起立,比着手语,齐唱《感恩的心》。
    主持教师马宏丽介绍说,“学校每学期有120场道德讲堂,学生受众6000余人。‘以讲带动’是讲堂的一大特点,每一期讲堂结束后都会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有很多活动教师是全程陪伴的。通过开展自觉收餐盘活动,学校99%的学生在用餐后会自觉收餐盘,在家长的反馈中得知,有不少学生回到家里主动为父母洗脚。讲堂开设以来,已经累计收到1325篇道德小故事,学校将遴选出优秀的放在校内网站和道德书刊上发表。”
    据了解,该校开设了学生道德讲堂、教师道德讲堂、家长道德讲堂、社区道德讲堂。目前,该校学生道德讲堂以开设了包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会感恩,懂得施恩”、“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21个话题,涉及中学生人格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
    该校道德讲堂按照“五个一”流程进行:“唱歌曲”——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以铿锵之音尽显青春本色;“看短片”——围绕主题,组织群众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以真人真事升华道德境界;“发善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道德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学子的心灵深处,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取得心灵感悟和情感共鸣;“诵经典”——组织师生诵读中华传统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以古人训诫领悟人生真谛唱歌曲;“送吉祥”,以送歌曲、送祝福、送精美图片和诗歌欣赏等方式促进师生德行提升。(本文转自《锡林郭勒日报》2014年11月25日第三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