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锡林浩特六中报》>> 正文内容

你还在伤害父母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曾听到过一个朋友跟她母亲打电话,从始至终,我连一个“妈”字都没听到。反而是用气冲冲的口气说着些“我的事你不用管”、“你麻不麻烦!没什么事我先挂了吧!”也就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只见他不以为然的从阳台里走了出来,仿佛那通电话是一个陌生人打错的一样。正在这时,他又拨通了电话,开口便是:“感冒好了些没有,记得按时吃药,多喝些水……”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公开的秘密,电话那头的是他的女朋友,两人不知道腻了多久他才恋恋不舍的挂下电话。两通电话相同的人,截然不同的两幅面孔。
    眼前的这一幕使我不禁想到现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为了不让你在同学中没面子,顺着你的心意给你买名牌衣服,可你想过没有?你母亲身上一套衣服的价钱,可能都买不来你脚上那双刷得洁白的新款球鞋,就是为了你那该死的虚荣心,他们又得多流多少汗?父母为了把你送到好的学校读书,他们为你奔波了多久。而有的同学却不知刻苦学习报答他们,反而天天陪着什么所谓的“恋人”。不仅荒废了学业,还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讨好女孩子。难道你花着这些钱不觉得扎手吗?那可都是你爸妈拿血汗换来的……
    相信这样的事在你的身边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不仅仅是在学校,而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可我们这些礼仪之人都做了些什么?百善孝为先,连最起码的感恩父母都没有做到,再做什么也都是徒劳。
    从这些现象里便折射出一个社会本质:“人们对道德思想的缺失和沦丧”。究其原因,如今,国家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但在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这种建设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应真正从思想上起到积极作用。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可我们的教育仅仅是为了教授知识,家长要成绩、学校要升学率、就业单位要的是毕业证书。没有听过哪个高考状元因为道德评价不合格而被高校拒收,也没有听过某个学生因为道德品质好而被高校破格录取。还有我们的家庭,我们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家族中的“独苗”,从小就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溺爱,过惯了“公主少爷式”的生活。认为父母给的一切都是他们该做的,我们理所应当享受源于他们的一切。只要父母做的有一点不称我们的心意,我们便像呵斥下人一样冲他们发火。从小的习惯,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那么,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又该怎样做呢?就拿学校来说,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进行一些道德素质的教育。如提倡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以最简单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让孩子能够切实的懂得父母的不易,从而懂得去感恩父母。
    不论我们的社会风气、教育方式如何变化,我们都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的辛苦付出能够收到最“美”的回报,让我们的父母成为最幸福的人,愿每一个家庭幸福和谐。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感恩生活[ 10-31 ]
下一篇:消失的寂静[ 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