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校报
更多>>
教育服务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12-07]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12-07]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12-07]
中国共产党25年5修党章[12-07]
更多>>
校园资讯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举行2024年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电脑…[08-27]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开展新生应…[08-27]
同样的情感 共同的期待——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召开2024级…[08-27]
龙腾云海开新局 凤鸣高岗展辉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08-27]
家校合作 共创未来——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级部召开家…[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中学生运…[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举行军训开营仪式[08-27]
观《霸王别姬》后感
我以为,自中国诞生的第一部电影起至今已有百余年,再没有赶超得了《霸王别姬》的了。
前后皆有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不下数十部,无论前者,只提近年拍的,众星云集的《梅兰芳》。同是陈凯歌所导,技术更成熟了,场面也更大气了。化妆、行头、配音、制作、故事,没一样不比前者的。然则,人看了就是觉得无味,观众口碑平平,票房亦仅是靠着黎明和章子怡的号召力。影罢,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因人皆以《霸王别姬》一片与《梅兰芳》相较,便寻来一览。痴痴数遍之后才知,原是缺了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张国荣。
小豆子与小石头
好电影细品下来,竟让人从头到尾的叫好。这《霸王别姬》的开头部分给了蒋文丽这个“妈妈专业户”头一次从影的机会,但相比后来所饰的母亲角色,小豆子的母亲更显独特。她本是个风韵犹存的戏子,单单是在师父前款款的一跪,便轻松阐述了这个母亲舍得儿子受苦学戏的理由——爱戏。只听画面中插入了门外传来的“磨剪子嘞镪菜刀”的吆喝声,陈凯歌不谙声响的为那母亲切掉妨碍小豆子戏途的第六指埋下了伏笔。可论此中最最催人的,却是那孩子冻僵的手指被切下后小豆子惊异的眼神和久久的沉默,随后揪心的哭喊和疯狂的逃避……万籁的沉默之中,观众们的震撼与感慨汹涌而至,无不为此种情怀叹服。可见导演用心之深,功力之厚。
这便是小豆子为学戏而流的第一滴血了。远处正被师父体罚的小石头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这或许便是人性的相吸,小石头也定说不上来是什么使得他为袒护这个师弟而甘心受罚。敏感的小豆子也是在师哥为自己受罚后卸下心防,只当他是这世上唯一的亲人,真心信任,不在话下。
仍记得那个酷似张国荣的小演员倔强的眼神。本是可数的三两句台词,十五分钟的戏份,便让人深深记住。那眼神像极了哥哥张国荣,使人犹记的一丝倔强在自此慢慢地被掩于人性深处,此后更多的只是程蝶衣眼中的绝世妖娆,“风华绝代”。但毕竟小豆子和程蝶衣还是同一个人的,即使是为了生活而掩藏真我,亦改不了为人的本性,这也便有了后文。也再无一部戏能利用任何眼神如此自然的传达出这些深的意味来了。
时间往往是多数电影发展的第一要素,主人公们要么挣扎于时间的流逝,或成或败;要么消逝于时间的长河,或无声或有声。出生,成长,变化,直到老去、死去。这似乎已成了戏班子里的生存定律——成了角儿的风光离去;成不了的,便只能认了宿命,黯然而去。
小豆子与小石头的成长与大多数的戏娃子一样——成天的打骂受罚,没有尽头的苦难。真真受不了,也有人选择了死亡,犹记小癞子自杀前的一幕:空洞却恐惧的眼神,疯狂的往嘴里塞着冰糖葫芦——那只在他梦中反复回想的“人世间数第一的美味食物”,仿佛此刻的死亡也浸满香甜。
在后来满清张公公的寿宴上,小豆子与小石头得到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表演的正是与两人纠缠了一世的《霸王别姬》这一折。两人也是由此迈出了成角儿的第一步。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需当静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学戏的孩子便谨遵着这一句,慢慢的熬下去,只求时间快些逝去,熬出个头来……
程蝶衣与段小楼
正如上文所说,时间总会给人生一个结果。如今的小豆子和小石头都了角儿,艺名唤作程蝶衣和段小楼。一场《霸王别姬》,蝶衣吸引了当时京剧界的风云人物——袁四爷的眼光,这又是一段纠葛的开始。
又是一个关键人物在此时出现——花满楼的名妓,菊仙姑娘。为报段小楼的救命之恩,也因欣赏小楼的性子,菊仙甘愿放弃富贵与喧嚣嫁给小楼,过平淡安详的日子。可事与愿违,先是日本侵华,后是国民政府掌权,不多时又易主为共产党,最可怕的又莫过于文化大革命。菊仙的生活飘飘零零,动荡不断,无一日之安生。散无了青春,穷尽了心神,憔悴不堪的身心听得饱受文化大革命摧残的小楼一句稀里糊涂的“不爱”,就这样决绝地匆匆结束了生命。不知是为了成全谁。
有一段著名的台词出于此片:“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蝶衣的的确确是应了那“不疯魔不成活”的一句,没了自己,没了世界,师哥与戏紧连在一起,同构成他继续存在的理由。这一辈子,他只有这些,再不在乎别的,无论何时何地,有戏就有程蝶衣。不论看戏的人,只是懂的就好,他唱给每个人听,却实质上皆唱于自己,于戏之痴魔已带至他的生活,事实上,他业已没了生活。
蝶衣对师哥的感情非是一般,他认定师哥即是京戏的一部分,没了小楼的戏便没了蝶衣的戏,如此他的世界就垮了。蝶衣对菊仙的恨便源于这里,菊仙抢走了师兄,就抢走了蝶衣的半条命。程蝶衣与段小楼注定了要此生此世纠缠,爱恨交集,无穷无尽。张国荣将这些炙狂与疯魔洋洋洒洒的泼墨于屏幕之上,我于恍惚间想着,与其说《霸王别姬》成就了张国荣,倒不如说张国荣成就了《霸王别姬》,亦成就了陈凯歌导演,成为一代电影名师。
无论如何,这戏也要唱着,活一日便唱一日。偏是在这京戏最昌盛的年代要多灾多难,但这也成就了蝶衣,更唱得出苦与难悲凉的味道,这便是全片的感情基调了罢。
小楼和蝶衣倒是谨遵着师父的话,一辈子为着戏,“从一而终”,直到死去……
虞姬与霸王
虞姬总是要死的,影片的题目也恍惚暗示着结局,虞姬死在项王的剑下,而蝶衣的结局注定非善。一双白玉一般的手,不见岁月的痕迹,如此优雅的抽出这把蝶衣找了一世的剑来,死亡也美得令人屏息。小豆子当年许诺过,定送给师哥的宝剑,此刻结束的是又一个虞姬的生命。
蝶衣美了一世,至死依然。小楼的喊声一如撕裂了心肺,然那转悟般的一声“小豆子”又难免人诧异,仿佛他终于走到归路,去了真正属于他的地方。做了这些年柔情似水的程蝶衣,原来他这师弟还是当年坚韧决绝的小豆子。他这一死到终归了本色,一如当年他烧了母亲留下的大衣,也如此决绝的结束了自己、成全了自己。如此“从一而终”了。
这倒也应了袁四爷的一句话:“戏演到这份儿上,竟成了姬别霸王,没霸王什么看头了。”最美的事物最先逝去,蝶衣死了,再演下去已无任何看头,电影在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叹息着的完美句号。
极致的美永远和死有关。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也死了。如此相称的三个人,竟连命运也是一样,同样的“不疯魔不成话”,如今一死,只将自己以最美的形象印在了世之众人眼中。
这部电影教给世人的,是面对苦难的态度:隐忍,坚强,勇敢,不屈服不放弃。生与死的抉择毕竟只在一念之间,生命的美与丑却要用数十年甚至百余年慢慢缔造。
也正如这片尾曲中所唱:“我说你不懂,只要有爱就有痛”,“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世界没有我并不会不同”。
所以我认定,想中国电影百年,无可与之比论者,就是这世界之中,各国电影,皆因不与此同类而不可比也。后世之片应以此为敬,想必这便是陈凯歌导演扬名海外,并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生成就奖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我虽观影不多,但此片实属我之最爱。
前后皆有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不下数十部,无论前者,只提近年拍的,众星云集的《梅兰芳》。同是陈凯歌所导,技术更成熟了,场面也更大气了。化妆、行头、配音、制作、故事,没一样不比前者的。然则,人看了就是觉得无味,观众口碑平平,票房亦仅是靠着黎明和章子怡的号召力。影罢,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因人皆以《霸王别姬》一片与《梅兰芳》相较,便寻来一览。痴痴数遍之后才知,原是缺了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张国荣。
小豆子与小石头
好电影细品下来,竟让人从头到尾的叫好。这《霸王别姬》的开头部分给了蒋文丽这个“妈妈专业户”头一次从影的机会,但相比后来所饰的母亲角色,小豆子的母亲更显独特。她本是个风韵犹存的戏子,单单是在师父前款款的一跪,便轻松阐述了这个母亲舍得儿子受苦学戏的理由——爱戏。只听画面中插入了门外传来的“磨剪子嘞镪菜刀”的吆喝声,陈凯歌不谙声响的为那母亲切掉妨碍小豆子戏途的第六指埋下了伏笔。可论此中最最催人的,却是那孩子冻僵的手指被切下后小豆子惊异的眼神和久久的沉默,随后揪心的哭喊和疯狂的逃避……万籁的沉默之中,观众们的震撼与感慨汹涌而至,无不为此种情怀叹服。可见导演用心之深,功力之厚。
这便是小豆子为学戏而流的第一滴血了。远处正被师父体罚的小石头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这或许便是人性的相吸,小石头也定说不上来是什么使得他为袒护这个师弟而甘心受罚。敏感的小豆子也是在师哥为自己受罚后卸下心防,只当他是这世上唯一的亲人,真心信任,不在话下。
仍记得那个酷似张国荣的小演员倔强的眼神。本是可数的三两句台词,十五分钟的戏份,便让人深深记住。那眼神像极了哥哥张国荣,使人犹记的一丝倔强在自此慢慢地被掩于人性深处,此后更多的只是程蝶衣眼中的绝世妖娆,“风华绝代”。但毕竟小豆子和程蝶衣还是同一个人的,即使是为了生活而掩藏真我,亦改不了为人的本性,这也便有了后文。也再无一部戏能利用任何眼神如此自然的传达出这些深的意味来了。
时间往往是多数电影发展的第一要素,主人公们要么挣扎于时间的流逝,或成或败;要么消逝于时间的长河,或无声或有声。出生,成长,变化,直到老去、死去。这似乎已成了戏班子里的生存定律——成了角儿的风光离去;成不了的,便只能认了宿命,黯然而去。
小豆子与小石头的成长与大多数的戏娃子一样——成天的打骂受罚,没有尽头的苦难。真真受不了,也有人选择了死亡,犹记小癞子自杀前的一幕:空洞却恐惧的眼神,疯狂的往嘴里塞着冰糖葫芦——那只在他梦中反复回想的“人世间数第一的美味食物”,仿佛此刻的死亡也浸满香甜。
在后来满清张公公的寿宴上,小豆子与小石头得到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表演的正是与两人纠缠了一世的《霸王别姬》这一折。两人也是由此迈出了成角儿的第一步。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需当静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学戏的孩子便谨遵着这一句,慢慢的熬下去,只求时间快些逝去,熬出个头来……
程蝶衣与段小楼
正如上文所说,时间总会给人生一个结果。如今的小豆子和小石头都了角儿,艺名唤作程蝶衣和段小楼。一场《霸王别姬》,蝶衣吸引了当时京剧界的风云人物——袁四爷的眼光,这又是一段纠葛的开始。
又是一个关键人物在此时出现——花满楼的名妓,菊仙姑娘。为报段小楼的救命之恩,也因欣赏小楼的性子,菊仙甘愿放弃富贵与喧嚣嫁给小楼,过平淡安详的日子。可事与愿违,先是日本侵华,后是国民政府掌权,不多时又易主为共产党,最可怕的又莫过于文化大革命。菊仙的生活飘飘零零,动荡不断,无一日之安生。散无了青春,穷尽了心神,憔悴不堪的身心听得饱受文化大革命摧残的小楼一句稀里糊涂的“不爱”,就这样决绝地匆匆结束了生命。不知是为了成全谁。
有一段著名的台词出于此片:“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蝶衣的的确确是应了那“不疯魔不成活”的一句,没了自己,没了世界,师哥与戏紧连在一起,同构成他继续存在的理由。这一辈子,他只有这些,再不在乎别的,无论何时何地,有戏就有程蝶衣。不论看戏的人,只是懂的就好,他唱给每个人听,却实质上皆唱于自己,于戏之痴魔已带至他的生活,事实上,他业已没了生活。
蝶衣对师哥的感情非是一般,他认定师哥即是京戏的一部分,没了小楼的戏便没了蝶衣的戏,如此他的世界就垮了。蝶衣对菊仙的恨便源于这里,菊仙抢走了师兄,就抢走了蝶衣的半条命。程蝶衣与段小楼注定了要此生此世纠缠,爱恨交集,无穷无尽。张国荣将这些炙狂与疯魔洋洋洒洒的泼墨于屏幕之上,我于恍惚间想着,与其说《霸王别姬》成就了张国荣,倒不如说张国荣成就了《霸王别姬》,亦成就了陈凯歌导演,成为一代电影名师。
无论如何,这戏也要唱着,活一日便唱一日。偏是在这京戏最昌盛的年代要多灾多难,但这也成就了蝶衣,更唱得出苦与难悲凉的味道,这便是全片的感情基调了罢。
小楼和蝶衣倒是谨遵着师父的话,一辈子为着戏,“从一而终”,直到死去……
虞姬与霸王
虞姬总是要死的,影片的题目也恍惚暗示着结局,虞姬死在项王的剑下,而蝶衣的结局注定非善。一双白玉一般的手,不见岁月的痕迹,如此优雅的抽出这把蝶衣找了一世的剑来,死亡也美得令人屏息。小豆子当年许诺过,定送给师哥的宝剑,此刻结束的是又一个虞姬的生命。
蝶衣美了一世,至死依然。小楼的喊声一如撕裂了心肺,然那转悟般的一声“小豆子”又难免人诧异,仿佛他终于走到归路,去了真正属于他的地方。做了这些年柔情似水的程蝶衣,原来他这师弟还是当年坚韧决绝的小豆子。他这一死到终归了本色,一如当年他烧了母亲留下的大衣,也如此决绝的结束了自己、成全了自己。如此“从一而终”了。
这倒也应了袁四爷的一句话:“戏演到这份儿上,竟成了姬别霸王,没霸王什么看头了。”最美的事物最先逝去,蝶衣死了,再演下去已无任何看头,电影在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叹息着的完美句号。
极致的美永远和死有关。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也死了。如此相称的三个人,竟连命运也是一样,同样的“不疯魔不成话”,如今一死,只将自己以最美的形象印在了世之众人眼中。
这部电影教给世人的,是面对苦难的态度:隐忍,坚强,勇敢,不屈服不放弃。生与死的抉择毕竟只在一念之间,生命的美与丑却要用数十年甚至百余年慢慢缔造。
也正如这片尾曲中所唱:“我说你不懂,只要有爱就有痛”,“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世界没有我并不会不同”。
所以我认定,想中国电影百年,无可与之比论者,就是这世界之中,各国电影,皆因不与此同类而不可比也。后世之片应以此为敬,想必这便是陈凯歌导演扬名海外,并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生成就奖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我虽观影不多,但此片实属我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