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校报
更多>>
教育服务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12-07]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12-07]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12-07]
中国共产党25年5修党章[12-07]
更多>>
校园资讯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举行2024年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电脑…[08-27]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开展新生应…[08-27]
同样的情感 共同的期待——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召开2024级…[08-27]
龙腾云海开新局 凤鸣高岗展辉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08-27]
家校合作 共创未来——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级部召开家…[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中学生运…[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举行军训开营仪式[08-27]
能力与道德
何为道德?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其实这样定义是片面的,像这样的定义都经不起推敲。有人说:“智慧和德行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可见,才能与德行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箭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箭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持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确应迷失方向,输了。
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配合,一定会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就等于零,那么它在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丰富的软实力也是无济于事的,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才能与道德就犹如软实力与硬实力。不管你在怎样才高八斗,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达不到时,所有的付出也会无济于事。司马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学是德的资本,而德行才是才学的统筹。德行与才行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互为补充的。“艺高不如德高”的深切含义也在于此!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没什么本事,这岂不成了“强将手下有弱兵”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干,这岂不成了“弱将手下有强兵”?这只能证明品德领导不了才能,经常“失职”,我们要怎样给德与才一个合适的定位呢?如果以品德为“本”,而才能为“标”,那么品德好的人才能必定高,根深叶茂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反之,以才能为“标”,以品德为“本”,结果也与事实反之。所以品德与才能的定位是古往今来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机械的分割,尖锐的对立起来,另一件事把“德”抬到压倒一切的地位。比如:庄子云:“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气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德”的失真是由于追求名利,“智”的外露是在于争辩是非。“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斗争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不可将他们推行于世,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种说法无可厚非是太过片面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之所以将智外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社会上搏得自己的一席之位,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割裂“德”与“才”,结果是将德育架空,把品德作用抬得过高,结果是造成道德的虚伪。
现代作家刘墉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出来的,坏人是做不出最坏的事来。”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是无德的,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就是华尔街那些最聪明的人带来的,这些聪明的脑袋不断发明各种复杂的金融延伸工具来赚钱,结果引发了这场危机。学问和知识也要平衡,不要只有知识没有道德,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失去道德判断力。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平衡。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也要平衡软实力,再不停积累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回馈社会,广做不施。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正如司马光所说,德与才正如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于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心痛的——如同苍松腐了根,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了。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呢?——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妄想、恶习、贪恋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越来越大,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专一,全神贯注。这就是老子口中所谓的“无为”。
老子主张自然,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所以越有能力越要道德。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箭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箭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持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确应迷失方向,输了。
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配合,一定会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就等于零,那么它在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丰富的软实力也是无济于事的,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才能与道德就犹如软实力与硬实力。不管你在怎样才高八斗,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达不到时,所有的付出也会无济于事。司马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学是德的资本,而德行才是才学的统筹。德行与才行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互为补充的。“艺高不如德高”的深切含义也在于此!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没什么本事,这岂不成了“强将手下有弱兵”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干,这岂不成了“弱将手下有强兵”?这只能证明品德领导不了才能,经常“失职”,我们要怎样给德与才一个合适的定位呢?如果以品德为“本”,而才能为“标”,那么品德好的人才能必定高,根深叶茂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反之,以才能为“标”,以品德为“本”,结果也与事实反之。所以品德与才能的定位是古往今来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主义”,儒家是代表,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机械的分割,尖锐的对立起来,另一件事把“德”抬到压倒一切的地位。比如:庄子云:“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气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德”的失真是由于追求名利,“智”的外露是在于争辩是非。“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斗争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不可将他们推行于世,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种说法无可厚非是太过片面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之所以将智外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社会上搏得自己的一席之位,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割裂“德”与“才”,结果是将德育架空,把品德作用抬得过高,结果是造成道德的虚伪。
现代作家刘墉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出来的,坏人是做不出最坏的事来。”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是无德的,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就是华尔街那些最聪明的人带来的,这些聪明的脑袋不断发明各种复杂的金融延伸工具来赚钱,结果引发了这场危机。学问和知识也要平衡,不要只有知识没有道德,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失去道德判断力。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平衡。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也要平衡软实力,再不停积累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回馈社会,广做不施。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正如司马光所说,德与才正如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于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心痛的——如同苍松腐了根,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了。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呢?——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妄想、恶习、贪恋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越来越大,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专一,全神贯注。这就是老子口中所谓的“无为”。
老子主张自然,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所以越有能力越要道德。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上一篇:激情•自我[ 10-29 ]
下一篇:你,其实很美[ 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