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校报
教育服务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12-07]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12-07]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一览表[12-07]
中国共产党25年5修党章[12-07]
校园资讯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举行2024年初一新生“阳光分班”电脑…[08-27]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开展新生应…[08-27]
同样的情感 共同的期待——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召开2024级…[08-27]
龙腾云海开新局 凤鸣高岗展辉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08-27]
家校合作 共创未来——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级部召开家…[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中学生运…[08-27]
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举行军训开营仪式[08-27]
读“诗”
唐诗和宋词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辉煌历史的组成部分。
诗歌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某种情感。在他们手中,诗被用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根据诗人性格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写作风格,或婉约,或豪放。
读《离骚》,我看到了屈原那经历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心怀社稷的诗人形象。
读《出塞》,我读到了王昌龄投笔从戎,舍身报国的精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了一位自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读《书愤》,我看到了陆游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徒劳而揽镜自视,却已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读《京口北固亭怀古》,我读到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伤;读《过零丁洋》,我读到了文天祥对国家沦丧的痛苦;读《龟虽寿》,我读到了曹操要建功立业的渴望;读《乌衣巷》,我读到了刘禹锡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读《如梦令》,我读到了李清照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品读诗歌,就要了解诗人的感情。
如果不了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气,就难以理解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逍遥;不了解杜甫的大济苍生的理想,就难以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不了解文天祥的抗元经历,就难以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造就了一批批风格各异的诗人。
读诗,亦是读人,亦是读历史。